二十六歲的劉思思,就用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花季般的生命。她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二十六歲,也就是在這一瞬間,二十六年的生命,永恒在了冰冷、堅硬的水泥地面上。
讓她回到從前,回到生命之花剛剛綻放的那一年吧。劉思思生活在貴州大山里的一個小鎮上,她的童年和少年很普通,普通得和別的孩子沒有什么區別。
山里的孩子,上學的年齡比城里和發達地區的孩子都要晚一些。原因是上學要走很遠一段山路,孩子太小,爬不過那兩座山,趟不過那條河。于是,劉思思和周圍的孩子一樣,九歲上了小學。十七歲那一年初中畢業后,劉思思考上了地區的護校。父親竟然同意她去讀護校,原因是劉思思的父親曾走出過大山,在成都軍區當過三年兵。父親一直懷念那三年離開大山的日子,他向往著山外的世界。于是,父親支持女兒去地區的護校讀書,長見識。
在山里,女孩讀不讀書是無所謂的。讀也好,不讀也罷,最后是逃不掉回家喂豬種地的命運的,然后就是嫁人,生孩子,過抬頭看山,低頭看路的日子。因為在山里,別說沒人考過大學,就是考上大學,也養不起一個大學生。從孩子上學開始,家里人就沒有指望孩子能有什么出息。讀個小學或初中,只要不是個睜眼瞎,目的也就算達到了。劉思思感謝自己的命運,不僅讀了初中,還上了護校。
十七歲那一年,她離開山里要去地區讀護校了。她是個感恩的孩子,那天晚上,她給父親跪下了。跪下的她沖父親說:爸,我謝謝你。然后就是淚流滿面了。
父親別過頭去,唉嘆一聲,然后道:閨女,這回出去,就莫回來了,到山外面去闖世界吧。
女兒知道,父親同意自己上學是下了決心的。讀護校,一年的學費就要兩千多,還不算平時的伙食費,三年下來就是一筆可觀的費用,這幾乎讓父親傾家蕩產了。有不少同村的女孩子,剛讀完小學就被父母留在家里,跟著喂豬種地。父親不僅讓她讀完了初中,又讓她讀護校,她從心底里深深地感激父親。初中畢業的劉思思,已經學會把很深的感情埋藏在心底了。她在心里一遍遍地沖父親說:爸爸,我一定要報答你。
從此,劉思思的命運開始了轉變。
十七歲的劉思思已經出落得很漂亮了,以前在山里她自己并沒有意識到。每天起早貪黑地翻山越嶺,進了學校,就是埋頭讀書。山里人的日子清苦,他們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日子上,誰還有心思琢磨一個女孩子的模樣。到了山外的劉思思卻覺出了這方面的變化,這首先是從男人的目光中感受到的。他們用一種讓她感到異樣的目光盯著她看,剛開始她以為是臉上沾了什么東西。她去洗臉,也照了鏡子,卻并沒有什么,后來才恍悟過來。她在鏡子里端詳著自己,她第一次發現自己是美的,不僅有著美麗的臉蛋,還有健康的身材,尤其是一雙健美的腿。這是爬山的結果。
劉思思到了城里,才欣賞到自己的美麗。在家時,別說美了,就是照鏡子的機會都很少。護校里都是女孩子,有幾百人,有樸素天然的,也有花枝招展的,在這些女孩子中,劉思思的美卓爾不群。她像一只剛剛登場亮相的小天鵝,惹人注目和憐愛;更如同深山里挺拔的植株,在城市的陽光中,顯得那么與眾不同,清新而鮮有。
偶爾,她會和同學們走出校園,來到花紅柳綠的大街上。畢竟她是山里走出來的孩子,城里的一切令她感到新鮮,城里人的眼光,也讓她覺得親切,F在,她已經學會了在城里人的注視下,很自信地在街上走了。她迎著那些欣賞或嫉羨的目光,心情漸漸開朗起來。她在城里學會了挺胸走路和開心地笑。她的笑聲也是誘人的,如同泉水跌落在青石板上的聲音,叮咚清脆,不含一絲雜質。
以后,她又學會了逛街,什么也不買,就是看一看,同時也接受別人的注目。于是,心情就很好,像沒有云的夜,疏朗而又寧靜。她暫時忘記了山里愁苦的父母和艱難的日子。
她熱愛城市,當她心情很好地走在街道上時,她一遍遍在心里說:以后我要做城里人,不回山里了。她覺得城里人的日子才是日子,總之,城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地誘惑著少女劉思思。她發誓,要成為一個城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