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369 >> 其它閱讀 >> 人與自然系列叢書 >> 自然美景不勝收>>正文
瑰麗的極光


  1957年3月2日7時許,在黑龍江省呼瑪縣的西北方上空出現了幾個少見的彩色光點,接著光點放射出不斷變化的橙黃色的強烈光線,把整個北方天空照得血紅。過一會兒,光帶逐漸模糊緩慢地變成艷麗多彩的帷幕狀。而后,彩色光線變弱,至8時30分消失。到了10時3分,北方的天空又出現幾個光點,放射出幾十支光柱和色帶,忽隱急視。接著,再次形成美麗的彩色光幕,偶爾還從光幕中射出幾支橙黃色的強烈光柱。不久,光幕變弱,光柱消失。

  1989年3月13日晚上,從英國的倫敦到中美洲的洪都拉斯,突然夜空中出現一道火紅的光幔。它裹著淡綠色的彩邊,拖著絲帶般的流光,像幽靈般地在天空中飄動飛舞,形成一幅罕見的旖旎的風景畫。當時,美國的一些電視臺立即中斷正常的播放,向人們報道了這一消息。這些美景都是極光的杰作。極光是一個十分美麗的自然景觀。

  英國著名詩人科爾里奇在他的《老水手之歌》一詩中這樣描寫極光:天空高處突然充滿生氣,一百面火旗的光輝照向大地;它們在太空跳躍飛舞,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淡淡的星光在其中黯然失色。

  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人們一年可以看到幾十次極光。它的形狀千姿百態,但以弧形為主;各種顏色都有,但以紅、紫、淡綠、藍紫最為常見。

  它有時剛出現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有時卻高懸在天空中幾個小時。

  極光的下方距離地面僅100公里,而它的上方則達1500公里。

  極光是怎樣形成的呢?

  長期以來,人們對極光現象感到費解。愛斯基摩人以為那是鬼神引導死者靈魂上天堂的火炬,古希臘人相信那是戰神手中所執的盾牌上射出來的光輝。

  現在,科學家們已基本上了解了極光形成的道理。瑞典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漢斯,將極光的形成形象地比作電視機的成象過程:太陽強烈活動的時候,從“太陽黑子”區發射出強大的電子流,這些電子流到達地球周圍,沿著地磁場聚集。由于地球高空中的氣體分子多種多樣,這些不同的分子與電粒作用發出了不同顏色的光。譬如氖氣分子發紅光,氬氣分子發藍光,氧氣分子發綠光或白光。這樣各種顏色組合起來,在大氣層這一“屏幕”上就形成了綺麗的景象。

  由于極光的起因源于太陽,而太陽黑子活動時強時弱,周期約11年,極光的出現次數和強度也就是呈周期性變化。在太陽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極光出現次數最多,強度最大。

  在太陽黑子活動劇烈的年份,如果你用心觀察,也許可以看見極光這一自然奇觀!

  水中的兩個月亮

  大自然神奇造化,勤勞智慧的我國古代工匠,更是巧奪天工。

  不信,你就到避暑山莊走走。當明月高懸的時候,你到文津閣的臨水欄桿前觀望,下面的水池中有兩輪明月的倒影。只不過一個是上弦月,一個卻是滿月。

  就是白天,天上艷陽如火,而水中卻是繁星點點,又有一輪上弦月。

  這..是神仙搞的嗎?

  我們當然不會相信有神仙,可這些景象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是自然科學在園林建筑上的巧妙運用。古代的工匠們,運用光學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原理,在假山洞里利用石塊的幾何形狀,砌成一個下弦月形的石孔,當平行的光束從石孔穿過時,入射線經平滑水面反射到游人的眼里,就變成了上弦月影。加上石孔較深,石塊凹凸不平,對光線左右遮擋,因此,月形影便銀光閃閃。至于那些星星,則是由于陽光照射在微波粼粼的水面上,加上神奇的月影使人眼花繚亂,誤以為是繁星點點了。

  峨嵋寶光

  峨嵋山是我國四大名山之一,登上金頂,放眼遠眺,美景盡收眼底。而最令游人驚嘆的,還是那峨嵋奇觀——“佛光”!胺鸸狻庇址Q“峨嵋寶光”、“金頂祥光”。

  通常佛光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多鐘出現。開始時,是山腰間云霧繚繞。

  不久,晴空如洗,一輪紅日點綴在藍色天際,山下白云密布,越來越濃。頃刻,一個光環浮現于云海之上,光環五彩斑斕,明亮如鏡。游者的身影被籠罩在光環之中,隨人移動。多少年來,人們都以被“佛光”籠罩而自豪,特別是那些忠實的佛門弟子。

  然而,佛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實際上,“佛光”只是一種大氣現象,由于當地雨水充沛,空氣潮濕,云霧彌漫。金頂比較高,煙云在半山腰繚繞,陽光透過層層云霧中的小水滴。

  由于小水滴的“透鏡”作用,太陽的實象跑到后面的云層中去了,這個實象也能發光。當它從云霧后面射出光線,通過云霧中小水滴之間的間隙時,便發生繞射,這樣就在云層上產生了彩色光環。因為旅游者背對太陽,照射角度又小,在特定的角度上,他的身影就被射在光環之中。隨著太陽西沉,光環還會越來越大呢?金頂每年出現佛光80次左右,冬季最多。

  海市蜃樓

  1990年8月18日,有人從青海格爾木去甘肅敦煌途中,在大沙漠中兩次目睹了“沙”市蜃樓:一次在上午10時14分,無垠荒漠的盡頭突然出現一片水澤,并從水澤中疊化出一座座白色的樓宇,這些樓宇錯落有致,時隱時現..;另一次在下午5時5分,在前方出現一個蔚藍的湖泊,湖畔有一片金黃色的麥田。

  1991年8月3日下午6時20分,安徽巢湖市巢湖湖面上突然出現了人們往日看不見的姥山島。6時30分,姥山島像一艘大船緩慢向岸邊靠近,圖像越來越清晰。又過了10分鐘,姥山島旁邊出現了兩條大船。6時51分,姥山島又緩緩地向湖中移去。6時57分,姥山島縮成一塊小黑團,停留在湖天交界處。這一“湖”市蜃樓持續了40分鐘左右。

  1992年7月3日上午9時,在安徽滁縣瑯琊山會峰閣的東南至西南方向,出現了一次“山”市蜃樓:遠處有層次分明的崇山峻嶺和浩淼的云海,在藍天映襯下十分壯觀。這一景象持續了一個多小時。

  1993年9月的一天下午6時5分,在山東長島縣大欽島的海面上,晚霞映照,一團巨大的霧團逐漸映現出一座島嶼,并慢慢形成一幅畫面:山巒疊嶂,樹木叢生,煙囪矗立,山路蜿蜒..6時40分,隨著光線的減弱,畫面逐漸模糊。

  在沙漠、湖泊、山嶺、海域都可能出現海市蜃樓。其中山東海域的“蓬萊仙境”,早就為人們所知,聞名遐邇。著名詩人蘇東坡曾寫了一首名為《海市》的詩。他在詩中寫道:“東方海市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痹谏蚶ǖ拿秹粝P談》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登州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

  海市蜃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傳說,“蜃”是蛟龍中的一種,它會吐出一股股的氣,仿佛一幢幢樓臺亭閣;“海市”則是神仙的住所,存在于若有若無的天邊。古人不了解海市蜃樓產生的原因,就給它起了這么個名字。

  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自然現象,氣象學上稱為蜃景。它是太陽和空氣耍的把戲。

  譬如,在海的地平線以下有一座亭,在正常情況下是看不見的。但是,在夏季,白天海水溫度較低,特別是有冷水流經過的海面,水溫更低,下層空氣受水溫影響,比上層空氣更冷,出現了下冷上暖的反,F象(正常情況下下暖上冷)。這就造成上層空氣密度較小,而下層空氣密度較大。當這一密度差別相當大的時候,來自船舶的光線就由下層密度大的氣層進入密度小的氣層(發生了折射),而上層密度小的空氣層就好像一面鏡子,使亭的樣子,經過彎曲的路線,投進了人們的眼中,人們也就看到了本來看不到的亭。

  這就出現了蜃景。

  由此可見,海市蜃樓并不是沒有來源的、無中生有的,它只不過是遠方的物體的形象幻影。

  順便說說,在日本,有一家公司設想,根據蜃景產生的原理,建造一座能隨叫隨現的人造海市蜃樓。這種蜃景畫面可由人設計,映現時間可由人控制,且景觀更清晰、更逼真。果真實現的話,這也算是人類了解自然、戰勝自然的一個成就。

  神秘的圣愛摩光

  在國外,有一座叫圣愛摩的教堂,在雷雨之后,人們常?匆娊烫玫氖旨苌戏路鹑紵粓F火。這種火呈紅色,火舌時而伸長時而縮短。人們叫它圣愛摩光。

  這種圣愛摩光經常出現在海船的桅桿上。1696年,一艘帆船航行至地中海巴利阿利群島附近時,船員們驚奇地發現,桅桿上閃著30多點圣愛摩光。

  其中大桅桿風向標上的火光長達40多厘米。好奇的船員爬上桅桿,取下風向標,火卻跳到桅桿的頂端。過了好一會兒,這些火光才消失。

  圣愛摩光不僅出現在教堂尖頂和海船的桅桿上,而且還會出現在人的頭頂上。

  有一次,前蘇聯登山運動員在攀登天山一個山峰時,烏云密布,雷雨交加。此時,人們發現一位隊員的頭上閃耀著明亮的淡藍的火光,好像著了火似的。過一會兒,大伙兒的頭發全都“燒”了起來,甚至連隨帶的照相機、冰鎬等也都發亮,而且發出咝咝的聲音,雷雨停止后,這些“火光”才熄滅。

  我國登山運動隊在攀登希夏邦馬峰時,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圣愛摩光究竟是什么東西呢?

  在古代,由于人們不了解圣愛摩光的產生原因,常把它當作是“神”的威力的體現。傳說,在很久以前,一支古羅馬的軍隊,在雷雨交加的夜晚行軍時,在大隊人馬的頭頂上,出現了淡藍色的火光,士兵們得到很大的鼓舞,以為這是神在幫助他們。

  其實,圣愛摩光是一種自然現象的產物。在雷雨天氣,聚積在地面尖狀物體頂部的電荷發生電離作用,引起無聲放電,并發出微光——圣愛摩光。

  “太空之吻”奇觀

  1994年7月17日凌晨4時15分至22日下午4時,蘇梅克一列維9號彗星碎片相繼與木星相撞。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由于較準確地計算預報了相撞時間,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都觀測到了這一宇宙奇觀。

  據天文學家推算,蘇梅克一列維9號彗星破碎前直徑約為10公里,重量約5000億噸。在幾十年前,此彗星被木星引力捕捉祝之后,一直停留在圍繞木星旋轉的軌道上。由于木星巨大的引力把它拉成碎片。這些碎片以大約21萬公里的時速向木星撞去。

  此次彗木相撞,釋放出的總能量相當于40萬億噸TNT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天文學家通過望遠鏡可以觀察到撞擊之后在木星的南半球表面留下的至少18個撞擊點。這些黑色斑點由于受木星氣候影響,漸漸減弱,互相交織,以致越來越難以分辨清楚。

  有的彗星碎片與木星相撞后,除了在木星上層大氣中鑿開一些大洞外,由于撞擊產生的帶電粒子與大氣相互作用,還迸發出極光。

  通過對此次彗木相撞的觀測,天文學家更進一步了解了木星的構造、大氣結構和化學組成,可望揭開木星的許多奧秘。譬如,在撞擊地點發現存留化學物質液中有大量的硫,目前盡管還無法判斷這些硫是木星內出來的還是彗星沉積下來的,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將可能確證木星是否存在硫;通過仔細觀測黑色斑點消散過程,可以了解木星大氣的風向變化..天文學家說,此次彗木相撞所獲得的資料,至少得花費10年的時間,才能得出較完整的研究結果。

  此次彗木相撞,說明太陽系內小天體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存在。在地球幾十億年歷史中,曾多次受到天外物質的撞擊。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是一顆直徑數公里的小行星或彗星碰撞地球的結果。1908年6月30日西伯利亞通古斯發生的大爆炸,是一顆4000噸重的隕星在空中爆炸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一個彗星的一團凍結氣體撞擊地面產生的結果。

  如果說這些還僅僅是一些人的猜測的話,那么現在世界各地存在的“隕石坑”,確確實實讓人相信,其它小天體曾撞擊過地球。因此,人們也有理由相信,在將來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某一個“多情”的小天體“熱吻”地球是完全可能的。

  彗木相撞,有利于人類吸勸教訓”,采取對策,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

  關于這次“太空之吻”發生的過程,以及給人類了解木星提供的證據,仍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返回目錄
99热在线免费观看_老狼卡二卡三卡四卡二_亚洲精品综合激情丁香_黄色影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