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369 >> 其它閱讀 >> 人與自然系列叢書 >> 自然美景不勝收>>正文
桂林山水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美麗如畫的桂林山水千百年來引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謳歌,留下了數不清的美麗詩句和動人的傳說。

  桂林山水風景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北起興安,南到陽朔,總面積有2000多平方公里。距今大約3.7億~3.2億年前,桂林地區原是一片浩淼的海洋,海底沉積了厚厚的石灰巖。以后經地殼運動,滄海變桑田,海底沉積成為陸地。在低緯濕熱的氣候條件下,容易溶解的石灰巖層經不斷風化、水淋、溶蝕,形成了奇特的巖溶地貌,產生了秀麗多姿的峰林、峰叢、孤峰、地下河和溶洞。簪山、碧水、幽洞、奇石一向是桂林山水的“四絕”。

  桂林之山多拔地而起,或孤峰兀立,或峰林簇擁,或山上疊山,或峰上有峰,千峰百嶂,全然是大自然神工鬼斧雕鑿的天然藝術品。清代才子袁枚寫有“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的佳句。玉筍般的奇峰觸目皆是,其中獨秀峰尤冠其首。獨秀峰位于今日桂林市中心,山下為廣西師范大學。

  這座奇特秀麗的山峰崔巍崢嶸,如一柄利劍直插青天,因而被稱為“南天一柱”。每當曙光初照或夕陽西下時,金色的霞光照耀著蒼峰玉壁,云蒸霞繞,又被稱為“紫金山”。山的東麓有一洞,名讀書巖。相傳南朝宋詩人顏延之在桂林任職時,常來讀書吟詩,留下了“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的詩句,獨秀峰因此得名。后人慕顏公名而來,巖壁上留下了琳瑯滿目的題刻,不少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書法價值。北麓山腳下原有清泉一口。明代靖江王府開鑿成池,形似新月,故名“月牙池”,為桂林四大名池之一。位于市區南面漓江與陽江交匯處的象鼻山則以它栩栩如生的形象引人入勝,成為桂林的象征。象鼻山之神奇在于不僅形似,而且象鼻與象腿之間形成的水月洞呈圓形,看上去端整如一輪滿月。明月之夜,洞口倒映水中,正好形成一輪明月,浮在水上!跋笊剿隆本统闪斯鹆值囊粋奇景。還有像匹匹錦緞疊置而成的疊彩山,似書生捧卷苦讀的書僮山,遏瀾洄濤的伏波山,雙峰并列、石質潔白的南溪山等;而塔形的山、螺狀的山、帽樣的山,更是隨處可見,如萬笏千筍,亭亭玉立。古人云“桂林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真是名副其實。

  桂林無山不洞,無洞不奇,已知巖洞有2000多個。穿山洞、落地穴、孤洞、群洞等幽巖古洞,有的高掛山頭,有的橫臥江流,有的深居山中。走進巖洞,仿佛進入了一個個神奇奧妙的地下迷宮,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七星巖和蘆笛巖。游人入洞,但見溶溝蜿蜒,石峰如林。滿壁鐘乳懸掛,似人、似物、似禽、似獸,千姿百態,維妙維肖。大量天然鐘乳石組成各種景物,每個景物都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如“高峽飛瀑”、“獅嶺朝霞”、“原始森林”、“雪山倒影”、“幽境聽笛”、“盤龍玉柱”、“花果山”、“珍珠塔”等等,讓人浮想聯翩。洞內地下河忽隱忽現,還夾雜著一叢叢小石筍,真是“石上生靈筍,泉中落異花”。石壁上不時可見到古人留存的墨寶。游覽其間,游人如入仙境。巖洞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天下第一奇山——黃山

  黃山,以秀麗的山峰,絕美的景色聞名中外,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它坐落在安徽省南部,東北—西南走向,長約40公里,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因傳說黃帝曾在此修身煉丹,故名黃山。

  黃山集中了我國許多名山的特點,如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煙云、峨嵋的秀麗、雁蕩的巧石、匡廬的飛瀑,眾山之美,黃山兼而有之。

  山間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合稱四絕。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遍游祖國各地名山,卻特別垂愛黃山,曾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的巨大山體是由堅硬的粗;◢弾r及斑狀花崗巖組成的。據地史研究,遠在古生代時,這里是一片汪洋,后來經過多次地殼運動,特別是到中生代侏羅紀時,由于地殼內部的巖漿侵入,就形成了這個巨大的花崗巖體。

  以后隨著地殼的活動而不斷上升,其上覆蓋的地層被侵蝕掉,這巨大巖體就露出地面。接著巖體又發生斷裂,一部分繼續上升、一部分陷落,遂造成突兀陡削的斷塊山。如蓮花峰、光明頂和天都峰等都是如此;◢弾r的垂直節理發育,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始形成今日這樣劈地摩天的奇特山峰。它們的海拔高度都在1800米以上,為黃山的三大高峰,也是我國東部地區少有的高峰。由于峰頂高出云表,人們登臨其上,如乘云駕霧,恍然有“欲羽化而登仙”之感。

  黃山的東北部,巖層比較復雜。這里有質地比較松軟的千枚巖,也有堅硬的變質沙巖等。在大自然的風化雕琢之下,出現許多較低矮峻峭的山峰和各種怪石、奇石、巧石,如始信峰的形態就很典型。這里風姿獨秀,人們來此如入仙境畫界,始信黃山的離奇絕妙,“始信峰”也由此得名。尤其是怪石林立的石筍矼,各個拔地而起,瘦削天成,形態各異,引人入勝。

  黃山在第四紀時有冰川發育,留下許多冰川地貌,如巨大的冰磧石、“U”形谷等都是。有的支谷又陡然落入主谷,形成了數十米高的懸崖大瀑。

  黃山不但峰石均奇,而且還有許多奇松怪柏相配合?梢哉f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如屹立于危崖絕壁上的“迎客松”、“臥龍松”等,風姿俊逸,如對游人致歡迎之意,蒼翠可愛。

  云海,是黃山的又一奇景。這里距海近,暖濕氣流不斷吹來,在林峰的合圍下,云霧很容易生成和聚集。一年之中,黃山被云霧籠罩的時期達200多天。浮云流滾,如潮如濤,涌近身邊,伸手可握。我國其他名山也有云海,但像黃山這樣具有浩瀚氣勢和多變的狀態,猶難得一見。云海的沉涪云色的濃淡、云浪的洶涌、云狀的變幻,可說是把黃山的峰嶺全給勾活了,使奇峰更奇,怪石更怪,把整個黃山推入了更加迷人的境界。

  構成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也很奇特。黃山的溫泉有20多處,紫云峰下的溫泉尤為著名。泉水溫度四季都在42℃左右,水質清澈,可飲可裕其中尤為奇特的要算“朱砂泉”。據說此泉和紫云峰及朱砂峰相通。泉水的顏色每隔數年總要變赤一次,故名“朱砂泉”,然而六、七天后,水色又會返清。

  該泉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無論在寓飲和醫療上都有很高的價值。前人有言,“五岳若與黃山并,就欠靈砂一道泉”,朱砂泉之名貴,由此可見。

  除“四絕”以外,黃山的名勝佳景還很多!疤煜碌谝幻健贝_實名不虛傳。為了減少旅游者的體力消耗和節約時間,也為擴大黃山的接待能力,現在云谷寺與白鵝嶺之間已建成登山索道,斜長3800米,上下站高差772米,是目前亞洲最長的一條登山索道。游客乘索道纜車登山,可目睹沿途各種奇景,會產生“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

  五岳奇觀

  我國古代以五岳為名山。據考證,五岳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五岳之說大概始于西周以前。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早就有堯、舜、禹封禪五岳的傳說,然皆屬神話,無從考證。起初只有三岳、四岳,后逐漸發展成五岳!赌显乐据嬕吩疲骸吧礁叨鹫咴,唐虞四岳,至周始有五岳!蔽髦軙r建都于豐、鎬(今西安附近),曾以華山為中岳,吳山(陜西隴縣)為西岳,泰山為東岳,恒山為北岳(原河北曲陽縣西北恒山,非今山西渾源縣恒山),南岳不詳。周平王遷都洛陽后,以“嵩位中央,左岱右華”,稱嵩山為中岳,取代華山,其他四岳不變。直到漢武帝時,建立五岳制度,五岳名稱始大揚于天下。漢宣帝確定以嵩山、泰山、天柱山(又名霍山,位于安徽潛山縣境內)、華山、恒山(河北曲陽西北)為五岳。后來到了隋文帝時,改稱湖南的衡山為南岳。明代又以山西渾源縣的恒山為北岳。至此,五岳形制最后確定,一直沿用至現在。這就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山西渾源縣)、南岳衡山、中岳嵩山。這五座山各有獨特的風姿和迷人的佳景,至今仍是游覽勝地。

  東岳泰山古稱岱山或岱宗,位于山東省中部。主峰在泰安縣城北,海拔1524米,總面積426平方公里。因為我國東部地勢低平,泰山聳立于海拔不到百米的華北大平原上,山勢突兀挺拔,上接云天,下臨平川,俯視黃河,遠望大海,所以顯得格外雄偉高大。當年孔子游泰山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自傲感。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斜的詩句。

  泰山的突出特點就是雄偉壯麗,氣勢磅礴。

  泰山因地處我國東部,故稱東岳。古人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奉為“五岳之首”、“五岳獨尊”。我國歷史上的帝王多在此“封禪”,祭祀天神。據《史記》載,在西周以前已有72君主在此燔柴祭祀。后來的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宋真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許多帝王皆在此封禪告祭。至今在泰安縣城內仍保存著古代供帝王祭祀的岱廟。這里還有著名的泰山石刻,始于秦漢,迄于明清,為中外名山所罕見。

  泰山從山腳到山頂,筑有登山石階。山腰有一段著名的險道“十八盤”,由1500多級石階鋪成。從下往上看,好像天梯一樣。游泰山的人都要從這里登上南天門,再爬上泰山最高處的玉皇頂。

  現在已建成泰山索道,可由中天門坐纜車至南天門。玉皇頂東南的山峰,叫做日觀峰。晴天的黎明,在日觀峰可以看到海上日出的奇景。

  泰山在地質上是一座極古老的山地。它形成于太古代,距今約有24.5億年~25億年歷史了,不愧為是山地的“祖宗”。它于地殼的最早造山運動時期,由于斷裂上升而成,是一個巨大的斷塊山。主要的巖石是古老的花崗巖和花崗巖片麻巖。這種巖石非常堅硬,在后來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中,雖經風化剝蝕,仍一直保持著巍然兀立的雄姿。

  西岳華山亦稱太華。位于陜西省華陰縣南!渡胶=洝氛f:“太華之山,高五千仞(每仞7尺),削成四方,遠望若華然,故名華山!币灿腥苏f華山起名于山頂的蓮花池。華山在五岳之中以雄險著稱,有“奇拔峻秀冠天下”的美譽。華山有五峰:東峰朝陽、南峰落雁、西峰蓮花、北峰五云、中峰玉女,海拔都在2000米左右,以南峰最高,達2160米,這也是五岳中最高的山峰。

  華山東西長約15公里,南北寬10公里,面積約150平方公里。華山之所以如此峻拔,可從地質方面來說明。它為花崗巖山地,屬于秦嶺的一支脈。

  大概在地質史中生代白堊紀時,秦嶺一帶發生強烈的地殼運動,造成花崗巖體的侵入,華山巖體就是這次侵入的一個巨大的“巖株”。后來地層發生斷裂,斷層北側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側上升,就形成這座四面如削的華山。

  華山坡陡路少,很難攀登。自古有“華山一條路”的說法。據記載,唐宋以前,華山還沒有真正的登山道路,那時封建帝王只能在山麓設廟封禪。

  直到明清時才架上了鐵索,修了山路,這就是現在登山的道路。解放后對山路曾多次整修,現在又加固了鐵索,增添了安全設施,以迎接游客來游覽。

  南岳衡山古為荊州的鎮山。它位于湖南省湘江中游的西南岸,有72峰。它“南以回雁為首,北以岳麓為足,逶迤盤繞八百里”,氣勢宏偉。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素以祝融峰之高,山上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南岳四絕。著名的山峰還有紫益、芙蓉、石廩、天柱等四峰。

  此外又有15巖、10洞、38泉、25溪、9潭等名勝,皆藏在眾山之中。

  衡山因地處江南的濕熱亞熱帶氣候下,群峰常為云霧繚繞,給人以奇妙莫測之感。這是它在五岳中最為特殊的一點。它終年翠綠,風景絢麗多彩,也為一大特色。山上文物古跡和歷代碑石甚多。

  中岳嵩山又稱嵩高或崇山。它位于河南省登封縣境內,是伏牛山的余脈。東西綿延120里,有太室山(又名峻極山)和少室山兩個高峰。主峰太室山,海拔1440米。

  嵩岳歷史悠久,保存著不少民族古跡,如著名的漢三闕、北魏塔、嵩陽書院和少林寺等。嵩陽書院,是宋代全國四大書院之一,最盛時學生達數百人,當時的著名學者范仲淹、司馬光等都曾在此講學任職,對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播、學術交流起過重要作用。

  聞名中外的少林寺,位于少室山北麓的五乳峰下,是古代中原的大寺。

  我國著名的少林拳發源于此。這里還有我國最早的觀星臺,建于公元1276年,是我國最早的天文臺。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渾源縣南。它的地理形勢極為險要,北控燕云,南屏三晉,西銜雁門,綿亙百里。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又分東西二峰,東為天峰嶺,西為翠屏山。雙峰對峙,渾水中流,控關帶河,是個地險山雄的軍事要地。相傳宋代楊家將就曾在此屯兵扎寨,抗御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

  抗日戰爭時,這里建有北岳根據地。

  北岳的古代建筑眾多。主要有三元宮、懸空寺、魁星樓、岳廟等。尤其是懸空寺建于半山崖上,飛閣相通,樓殿疊架,是我國少有的高空建筑,為北岳18景之冠?菢仟毦臃屙,登此“極目不知千里遠,舉首惟見萬山低”。

  群山奔躍,桑干河洶涌,長城蜿蜒,令人感到祖國山河的無比壯麗。

  “冰雪之鄉”喜馬拉雅山

  橫空出世的喜馬拉雅山脈在梵語中意為“冰雪之鄉”。它是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脈,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像一堵高墻屹立于青藏高原的南緣,巍峨蜿蜒。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境內。西起克什米爾印度河轉折處,東至雅魯藏布江轉折處,全長約2500公里,寬約150~400公里。海拔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超過8000米的有16座。

  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第三女神”,尼泊爾人稱之為“薩加瑪塔”,意為“高過天庭的山峰”。海拔8848.13米(最新實測為8846.27米),被人們譽為“地球第三極”,F代山地冰川發育,總數約1.5萬條,冰川覆蓋面積3.32萬平方公里。山脈中角峰、冰斗、“U”形谷等冰川地貌發育齊全。珠穆朗瑪峰本身就是一個金字塔形的大角峰,周圍銀峰矗立,白云積頂,儼如一座座冰雕玉砌的廣寒宮,可望而不可及。

  喜馬拉雅山雖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但卻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山脈。根據板塊學說的理論,大約早在第三紀末期(約三四百萬年前),現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是一片廣闊的海洋,生長著許多中低緯度的暖海洋生物,后來由于印度板塊向北漂移,最終與亞歐板塊碰撞。印度板塊的前緣以很小的角度俯沖,斜插到亞歐板塊之下,兩塊板塊相疊,形成青藏高原巨厚的地殼和高峻的地勢,在雅魯藏布江地縫合線附近形成了宏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又根據古地磁學的研究,印度板塊至今仍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長高之中。

  雄偉高峻的喜馬拉雅山就像一座天然屏障,把面積廣大的南亞同周圍其他地區截然隔開,使其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故有“南亞次大陸”之稱。喜馬拉雅山地區的氣候,由于高聳的地勢,具有獨特的山地氣候特征,不僅山脈的南側與北側,東段與西段的氣候不同,而且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年平均氣溫約-20℃,在8000米高處氣溫比海面約低40℃。冬季,喜馬拉雅山猶如巨人般地擋住了北方冷氣流的南下,使南亞地區免受寒流之災,氣溫比世界同緯度地區要高;夏季,山脈面迎印度洋上濕熱的西南季風在南坡形成一條多雨帶,東南麓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雨量11000多毫米,最高的1961年,年降雨量高達26461毫米,成了世界聞名的“雨極”。

  今天,喜馬拉雅山以世界第一山的雄姿以及獨特的風貌。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登山者、探險家、旅游者和朝圣者。自從1953年第一支英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后,已有許多國家的勇士數十次踏上女神的頭頂。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征服了這座世界最高峰。山脈中古老神奇的高山王國成了新的旅游勝地,山谷里蓋起了充滿山村風味的旅館,建起了全天候的國際機場,迎送著一批又一批的觀光者,旅游業已成為這些國家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這個在20世紀以前很少有人光顧的“世外桃源”,正撩起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示著奇妙的風采。

返回目錄
99热在线免费观看_老狼卡二卡三卡四卡二_亚洲精品综合激情丁香_黄色影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