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戲曲史上,“琴挑”是一出非常有名的折子戲,不少劇本都以它命名!扒偬簟币辉~最早源自漢武帝時期一位大文豪的浪漫故事。此人與史學家司馬遷并稱為“文章西漢兩司馬”。不過,二者絕對不能夠同日而語。這位司馬先生一生名利雙收,可謂命運的寵兒。那么,他又是誰?他的琴,是否真的挑起了一段千古佳話?
巧設臨邛一騙局
司馬相如,字長卿,幼年時,他的父母怕他有災,所以給他取了個小名叫“犬子”。長卿完成學業之后,知道了藺相如的故事,為了表示對藺相如的羨慕之意,便更名為司馬相如。
憑借家庭的富有,司馬相如當了“郎”(以貲為郎),“郎”是皇帝的侍從。漢承秦制,規定家中有錢的人可以為郎。漢初曾以“十算”(十萬)為起點,到了景帝朝改為“四算”(四萬)為起點。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衣食足而知禮儀;二是有資產備得起官服。
司馬相如初出道時,擔任漢景帝的武騎常侍(騎兵侍衛),他本人并不喜歡這個職業。司馬相如喜愛的是寫賦(一種文體),但是,漢景帝偏偏不喜愛賦。所以,在景帝朝司馬相如才華得不到施展,干得很郁悶。
后來,梁孝王進京,隨同他一塊來的有鄒陽、枚乘、莊忌等人,相如和這幾位辭賦高手,志趣相投,一拍即合。于是,他以有病為由辭去了景帝朝的“郎”,隨梁孝王到了梁國。梁孝王讓司馬相如和鄒陽、枚乘等人一同居住,享受同等待遇。司馬相如心情大變,文思泉涌,創作了著名的《子虛賦》,聲名鵲起。
但是,不久(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孝王病卒,門客各奔東西。司馬相如離開梁地,回到家鄉成都!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記載:梁孝王卒,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稘h書·司馬相如傳》:梁孝王薨,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這兩本重要史書記載的內容完全一致,都說司馬相如從梁孝王游宦歸來后,家中窮困,沒有謀生的手段。
這段記載非?梢。如果司馬相如真是“家貧無以自業”,那么,他當初怎么能夠“以貲為郎”呢?但是,司馬遷、班固兩個人都這么寫,我們今天已經無法知道事實的真相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臨邛縣(今四川邛崍)令王吉邀請司馬相如到臨邛。王縣長與司馬相如是莫逆之交,司馬相如來到后,王吉將他安頓在縣城的賓館(都亭)里。
一場“琴挑”的浪漫劇由此拉開帷幕。
臨邛縣令王吉安置好密友司馬相如之后,故意裝出一副謙恭的姿態,天天到賓館來看望司馬相如。司馬相如開始每天還見見縣令王吉,后來,縣令來訪,司馬相如一律謝絕。司馬相如越是謝絕,王吉越是恭敬,照樣天天來訪。(臨邛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見之,后,使從者謝吉。吉愈益謹肅。)
“繆為恭敬”四個字非常值得玩味,“繆為恭敬”是故意裝出一副畢恭畢敬的姿態。而王縣令為什么要裝出這副畢恭畢敬的姿態?司馬相如和王吉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呢?
原來,臨邛縣有兩位鋼鐵大王,一位是卓王孫,一位是程鄭,兩家都以煉鐵暴富。按照時下的說法,一位是卓總,一位是程總。卓王孫家中的奴仆有八百多人,程鄭家中的奴仆也有數百人,略遜一籌。這兩位老總聽說王縣令天天去賓館看望一位貴客,還屢屢碰壁,非常好奇,很想見識一下。思來想去,便想出一計。既然是縣長的貴客,我們理應表示一下。不如備下一桌酒宴,好好款待一下人家,順便也宴請一下縣長。(令有貴客,為具召之,并召令。)
到了宴請這一天,王縣令先來到卓王孫家中。此時,上百位賓客已經入席,等到中午,卓王孫才派人去請司馬相如前來赴宴;但是,司馬相如推說有病不能赴宴。本來,等陪客們都到了才去請主賓,這是對客人尊敬的一種做法。但是,主賓不來,卓王孫別提多難堪了。王縣令一聽司馬相如不來,菜都不敢吃一口,立即登門去請。司馬相如見王縣令如此盛情,沒有辦法,只好勉強成行。司馬相如一到,他的風采立刻震動了臨邛的上流社會。(卓氏客以百數,至日中,謁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往。臨邛令不敢嘗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強往,一坐盡傾。)
有趣的是,《漢書》和《史記》記載王縣令親請司馬相如一事有一字之差:《史記》寫的是“相如不得已強往”,《漢書》寫的是“相如為不得已而強往”。比起《史記》,《漢書》多了一個“為”字,“為”者“偽”也,即司馬相如故作清高,假裝不愿去赴宴。班固寫得比司馬遷更透徹,他揭示了司馬相如和密友王縣令的確是策劃了一個大陰謀。那么,司馬相如和密友王縣令究竟想從這個陰謀中得到什么呢?
通過《漢書》這個“為”字,我們基本上可以知道,司馬相如這次臨邛之行,絕對不是一般的探親訪友,而是有備而來,要辦成一件事,而且這件事一定和卓王孫有關。
琴心挑得美人歸
王縣令將司馬相如安頓在賓館里天天朝拜,意在造勢,吸引卓王孫的眼球;果然,卓王孫上鉤了:親擺家宴宴請司馬相如。赴宴之際,他又“千呼萬喚始出來”,吊足卓王孫的胃口,哄抬自己的身價。
酒宴進行到高潮時,王縣令把一張琴恭恭敬敬送到司馬相如面前,說:聽說長卿的琴彈得極好,希望能彈一曲以助酒興。司馬相如一再推辭,王縣令一再相邀。最后,司馬相如拗不過,順手彈了兩支曲子。
《史記·司馬相如傳》記載: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司馬相如有一個生理缺陷,就是結巴,但是,他的文章寫得非常之好。王縣令之所以讓司馬相如賦琴,一是讓司馬相如回避自己的弱項——口吃,二是發揮自己的強項——彈琴。
做了這么多的鋪墊,還亮出了絕技,到底為什么呢?
原來,這位卓王孫有一個寶貝女兒叫卓文君,這位文君小姐剛剛守寡,回到娘家暫住。她非常喜歡音樂,又特別精通琴瑟。所以,司馬相如與其說是為王縣令彈兩支曲子,不如說是司馬相如想用琴音挑動卓文君的芳心。(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請特別注意“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中的“繆”字,司馬相如撫琴,絕非為縣長大人所奏,而是為了讓一位小姐芳心暗許。
一個人有癖好,就有了軟肋。
卓文君酷愛音樂,這恰恰成了卓文君的短處。司馬相如早就把卓文君給琢磨透了,卓文君精通琴瑟,這就是她的心理興奮點。一支表達愛慕的琴曲,正是司馬相如打開卓文君芳心的鑰匙。
原來,司馬相如故弄玄虛、排兵布陣多時,要謀的就是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卓文君!
司馬相如應邀到臨邛之時,隨行車馬非常之多,來到之后表現得從容大方,舉止文雅,加上他英俊帥氣,整個臨邛縣無人不知。寡居家中的卓文君早有耳聞,只是無緣相識。等到司馬相如到自己家中飲酒,彈琴,文君從門縫里看見司馬相如的風流倜儻,內心十二萬分仰慕,直擔心自己配不上他。兩支求婚曲讓文君小姐聽得如醉如癡,心動不已。
這就是所謂司馬相如的“琴挑”,即用琴聲挑動文君的春心。
酒宴結束之后,司馬相如派人用重金買通卓文君的侍女,直抒胸臆!皟汕橄鄲偂钡拇_令人幸福得發暈。卓文君奮不顧身,連夜從家中出逃,司馬相如狂喜不已,當夜帶她離開臨邛,回到成都家中。
到了成都,卓文君才發現,司馬相如家中一貧如洗,只有四面墻(家居徒四壁立)。
當然,“家居徒四壁立”這句話與此前的“以貲為郎”,出行有盛大的車馬隨從頗不相符,真不知道司馬相如家中的經濟狀況到底怎么樣。
第二天,卓王孫聽說自己的女兒私奔司馬相如,而且,兩個人已經離開臨邛要回成都,氣急敗壞。不過,作為一個大漢帝國首富,卓王孫自有殺手锏:經濟制裁,一個子不給!
蜜月之后,兩個年輕人立即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與窘迫,卓王孫的經濟制裁立竿見影。卓文君第一個受不了了!她自幼長于豪門,富日子過慣了,哪里受得了窮?她對司馬相如說:假如你愿意和我一塊兒回臨邛,就是向我的兄弟們借點錢,也足以維持生活,何苦在這兒受窮呢?
最后,司馬相如同意了愛妻的意見,變賣了車馬,在臨邛買了一處房子,開了個酒店,類似現在的酒吧。他讓卓文君親自站臺賣酒(文君當壚),自己系著大圍裙,和伙計們一塊兒洗碗。(文君久之,不樂。曰:長卿第俱如臨邛,從昆弟假貸,猶足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盧,相如身自著犢鼻裈,與保庸雜作滌器于市中。)
《西京雜記》(卷二)記載得更是有聲有色: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之后,生活艱難,卓文君只得拿自己的高檔皮衣去賒一點酒,二人同飲。喝完酒,卓文君抱著司馬相如的脖子哭著說:我從來過得都是富貴日子,現在卻到了用裘皮大衣換酒的地步。于是,兩個人商定到臨邛開酒店,司馬相如親自穿著圍裙干活,有意讓卓王孫丟人。(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遂相與謀于成都賣酒。相如親著犢鼻裈滌器,以恥王孫。)
卓王孫的富有絕非一般,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述了卓王孫在秦滅趙國之后,從趙地主動要求遷徒遠方,最后遷到臨邛煉鐵致富的全過程!妒酚洝へ浿沉袀鳌酚涊d的都是國家級大富翁,卓王孫排行第一:卓氏……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擬于人君。卓王孫無疑是當年福布斯中國排行榜的首富。
卓王孫的千金回臨邛開酒吧,并親自“當壚”賣酒;卓王孫的女婿司馬相和傭人一樣打雜,實在讓卓王孫丟人現眼,卓王孫因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卓王孫聞而恥之,為杜門不出)。
這里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點:
自己引狼入室。
司馬相如拐走女兒,是因為自己請司馬相如到家中赴宴,而此事又是王縣令做的婚托兒,總不能和縣長翻臉吧?卓王孫有苦難言;
卓文君不顧禮儀。
自己的女兒放著千金大小姐不做,竟然不知廉恥,與司馬相如私奔,讓卓王孫臉面盡失;
丟人丟到家門口。
女兒和司馬相如的酒店如果開在成都,眼不見心不煩,輿論還不至于這么大;可他們竟然把酒店開到臨邛,生意做到家門口,臨邛小城,盡人皆知,這真叫“丟人丟到家”!
卓王孫又羞又惱,卻無處發泄。
文君的兄弟和長輩紛紛從中斡旋:卓王孫啊,你只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家中又不缺錢;文君已為人妻,生米已然成熟飯,司馬相如也算個人才,并非無能之輩,文君完全可以托付終身。再者說,司馬相如還是王縣令的座上賓,你又何必不依不饒呢?
卓王孫萬般無奈,只好花錢消災,分給文君一百名僮仆,一百萬錢,另有一大筆嫁妝。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立即關閉酒店,打道回成都,買田買地,富甲一方。
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這對才子佳人的傳奇佳話,從此千古流傳。
幾許癡心幾多謀
但是,據我看來,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里還有許多疑問需要解答:
第一,司馬相如為什么想不到與卓文君回臨邛開酒舍宰卓王孫的計劃呢?
司馬相如是在無法維持生計的落魄之時應密友王吉之邀來到臨邛的。他來臨邛之前也許并沒有完整的想法,但是,到了臨邛之后,特別是在與王吉密談之后,司馬相如制訂了一個周密的計劃。只是這個計劃司馬遷沒有將其挑明,而是暗中點出。
司馬遷為什么不把司馬相如這個密謀揭示出來呢?道理很簡單,司馬遷對司馬相如偏愛有加,特別是鐘愛他的才華!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中全文引用司馬相如的大賦和文章,這在《史記》一百一十二篇人物傳記中是絕無僅有的。對司馬相如情有獨鐘,司馬遷筆下留情就是很自然的;他不會用直筆來寫司馬相如當年這一段不大光彩的婚史,但是,作為一代良史,司馬遷又不能違背作為一代史學家秉筆直書的為史原則,他還不得不將司馬相如這件事揭示出來。當然只能用曲筆,看“臨邛令繆為恭敬”和“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兩句中的“繆”字,真相便昭然若揭。
司馬相如初到臨邛即大張旗鼓,制造聲勢,實則與縣長聯手,釣卓王孫上鉤。
司馬相如能夠制訂出一個如此周密的“釣魚”計劃,讓精明老到的卓王孫上當,至少說明司馬相如確有老謀深算的一面,那他豈能想不到主動提出來回臨邛開酒舍,狠宰卓王孫一把呢?
一是丟人。中國古代大男子主義盛行,一個男人要靠女人吃飯,無疑會遭人鄙視。
二是萬一卓文君拒絕了怎么辦?如果卓文君寧肯受窮,決不開口向父親要錢,這事此后就再難提起。
三是可能會讓卓文君懷疑當初“琴挑”的目的。這將會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你究竟愛我卓文君,還是愛我家的錢?你是為我琴挑,還是為了宰我爹而琴挑?
因此,司馬相如是不會提出回臨邛的;那么辦法只有一個:忍耐!忍到卓文君自己受不了,主動提出,自然順水推舟、大功告成。
果然,卓文君主動提出回臨邛。此時,司馬相如內心應該是欣喜若狂——苦日子終于到頭了!如果將此事向前再推一點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
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究竟為的是什么?
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是因為這一問題從古至今被訛傳,它關乎到對這個經典愛情故事的真實評價。
首先,卓文君究竟美不美?
如果卓文君是丑女,那么,一切就明明白白:琴挑全國首富的丑女,豈不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史記·司馬相如傳》《漢書·司馬相如傳》都沒有記載卓文君是否國色天香。只有《西京雜記》卷二記載: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傳于世。
如果《西京雜記》的這個記載可信,那么,國色天香,十七妙齡,司馬相如十分仰慕,才有與王縣令密謀琴挑文君一事。而且,司馬相如有糖尿病,由于喜愛卓文君,不加克制,導致自己病情加重,最后死在糖尿病上。
當然,因為卓文君貌美而琴挑,目的無非是抱得美人歸,似乎無可厚非;但是,并不能排除司馬相如琴挑文君之后還有其他目的。如果先劫色后劫財,就是一石二鳥,當然,人品就大打折扣了。
西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揚雄非常崇拜司馬相如,他模仿司馬相如創作了不少漢大賦,但是,揚雄《解嘲》一文中第一次提出:司馬長卿竊貲于卓氏,東方朔割炙于細君,仆誠不能與此數公者,并故默然,獨守吾《太玄》。
揚雄認為:自己既不像司馬相如一樣無恥地劫卓王孫的財,又不能像東方朔那樣無恥地自己割肉送老婆,只好活該受窮。揚雄第一個提出司馬相如是“竊貲”,是劫財。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文章篇》在批評“自古文人,多陷輕薄”時,也說:“司馬長卿,竊貲無操”。
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隱》評司馬相如時亦說:相如縱誕,竊貲卓氏。
看來,古人對此事的說法大體一致,認為司馬相如人品不端,劫卓王孫之財。但是古人并未進行詳細議論,我們不妨來作一番論證。
另外,司馬相如回臨邛果真是為了劫卓王孫的財嗎?
《史記》、《漢書》的司馬相如傳都沒有談到,但是,《西京雜記》寫了非常值得玩味的四個字“以恥王孫”。如果我們相信《西京雜記》記載屬實,就得承認司馬相如在臨邛開酒店是為了宰卓王孫。此為其一。
其二,酒店開在哪兒不行啊,非得開在臨邛?顯然是為了卓王孫的錢嘛。
其三,《史記》、《漢書》都記載司馬相如拿到一百萬錢和一百個奴仆后,立即關閉酒店,帶著夫人回了成都。
從這三條看,司馬相如回臨邛開酒店,確實不能排除向卓王孫“劫財”。
最后一點,司馬相如宰卓王孫的計劃是在琴挑之前還在琴挑之后?
我們看看下面這五個問題是否成立:
。1)司馬相如知道卓王孫是全國首富;
。2)司馬相如相信自己可以用一個周密的計謀琴挑文君歸己;
。3)司馬相如深知自己“家居徒四壁立”根本養不起萬金小姐卓文君;
。4)司馬相如深信卓文君受不了窮一定會主動提出回臨邛逼其父出血;
。5)司馬相如堅信卓王孫受不了丟人一定會拿錢擺平。
如果上面這五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是事實的話,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之前已經有了劫財的準備,因此,這個流傳千古的愛情傳說原來竟是一個先劫色后劫財的騙局。
這樣的“浪漫婚姻”會幸福嗎?
|